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10期

故障诊断
用于齿轮箱复合故障诊断的三阶段混合式特征选择方法研究
章翔峰, 刘迪, 姜宏
2022, (10): 5-12.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1
摘要:
相比于单部件复合故障,多部件复合故障中故障信息分散在多个域中和特征间相互耦合影响等情况更为严重,导致构造的特征集中往往存在着大量冗余或无关的特征。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三阶段混合式特征选择方法,用于从特征集中筛选敏感特征,提升故障分类准确率。首先,使用4种过滤式模型对故障特征进行评价,然后基于分类错误率对评价结果加权排序,最后结合3种启发式搜索方法按照加权排序结果筛选最优子集。通过一组包含11种故障类别的齿轮–轴承复合故障数据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降低特征集维数的同时显著提升分类准确率。
基于声音融合特征与OCSVM的机床故障分类诊断
丁少虎, 张瑞晨, 杨称称, 张森
2022, (10): 13-20.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2
摘要:
针对数控机床工作中诊断维护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声音融合特征搭配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的故障诊断和SVM故障分类的方法。首先采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数控机床运行音频数据,采用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和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方法对数据进行多维特征提取,通过PCA降维归一化后融合特征,最后将处理好的特征进行OCSVM检测是否存在故障,并且识别故障类别。研究采集了数控机床正常工作和9类异常故障音作为数据集开展分析。通过实验证明,基于声音特征融合与OCSVM可以实现对数控机床故障的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能达到96.1%,通过SVM能对数控机床故障精准分类,分类准确率能达到93.3%。
基于自适应小波降噪和Inception网络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蔡超志, 白金鑫, 张仲杭, 池耀磊
2022, (10): 21-28.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3
摘要:
齿轮箱是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故障率发生较高且难以直接识别故障情况。针对齿轮箱故障振动信号常含有大量噪声以及难以提取出准确、全面的故障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小波降噪和Inception网络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自适应小波降噪,然后将降噪后的信号输入Inception网络进行故障特征提取与分类。Inception模块具有多尺度抽象特征提取性能,能够从信号中提取全面的故障特征信息,包括齿轮箱微弱故障信号。研究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SNR为−4 dB的环境下故障识别准确率仍达到92.65%,并且在−4 dB的环境下经过降噪处理的信号再输入Inception网络进行故障识别比直接将信号输入Inception网络进行故障识别准确率高6%。因此利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齿轮箱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保证齿轮箱稳定运行防止财产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注意力深度迁移联合适配的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熊隽, 陈林
2022, (10): 29-37.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4
摘要:
针对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数据分布存在差异导致故障特征无法精确表征问题,提出注意力深度迁移联合适配的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频域特征以单边谱形式输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保留原始信号特征的同时减小网络输入维度,有效提升网络训练效率。然后,挖掘两域样本特征形成对应域分布式特征表达,以小型通道注意力机制关注两域形成的特征通道间的内在联系,聚焦两域故障本质特征。进而,以最小均值差异距离为度量,最小化特征通道分布差异,实现故障特征迁移适配。最后,通过全连接层整合适配后的分类信息,实现不同工况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通过不同工况下两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试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和泛化能力。
工业机器人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
苏俊, 熊瑞平, 温记明, 李云秋, 谭平
2022, (10): 38-45.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5
摘要:
针对工件打磨工况,设计建立用于打磨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规划机器人运动学轨迹,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轨迹曲线,减少机器人运行时间,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首先建立打磨工业机器人空间运动学模型,计算目标点从笛卡尔空间转换到关节空间的逆解,在关节空间中利用“三次-五次-三次”三段多项式曲线对所求逆解进行轨迹规划,以轨迹运动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利用融合免疫操作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轨迹曲线进行优化,将改进算法的优化结果与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对比;改进后的新算法改善了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适应度结果更好,算法效果更佳。
工业机器人伺服传动系统对整机性能影响研究
窦文娟, 龚伟, 王小平, 吴曾萍, 李本旺, 黄云峰
2022, (10): 46-53.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6
摘要:
为研究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作为核心零部件应用在工业机器人上对整机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伺服-精密传动系统的机电耦合分析、测试及评价方法。以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伺服系统矢量控制数学模型及双闭环电机矢量控制算法模型。对伺服传动系统运行品质模型仿真,建立运行品质参数与整机关键性能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传动系统及核心零部件静动态特性参数,分别建立减速器和伺服系统性能退化模型,并通过加速寿命试验对参数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减速器主要通过启动转矩、扭转刚度等5项参数,伺服系统主要通过伺服轴定位误差、跟随误差等7项参数反映对整机性能的影响。
不同支链排布的3-PRS并联机构姿态能力比较
陈国旺, 范秋垒, 罗超
2022, (10): 54-60.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7
摘要:
以两种2R1T并联机构(文中称为机构A(Z3)、B)为研究对象,分析支链布局对机构姿态能力的影响。基于螺旋理论,运用运动/力传递指标求解两机构局部传递指标ITI、OTI及全局GTI。在此基础上,用数值方法,建立两机构定截面的优质传递姿态工作空间(good transmission orientational workspace, GTOW)模型。首先用经验尺寸绘制出两者边界姿态性能曲线,比较两者姿态能力,得出机构B姿态能力略好。然后,以许用传递指标[ηLTI]=0.7时的性能边界曲线的最大内切圆半径κGTOC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全局许用传递指标GTI和机构结构参数协调为约束条件,运用DE优化算法得到最优尺寸参数。以最优尺度参数绘制边界姿态性能曲线,优化后,机构A、B的姿态能力均有提高且机构B姿态能力比机构A姿态能力优良。由两机构优化姿态实力实例可得,变异Z3机构(机构B)姿态能力比Z3(机构A)优良,由此,也说明姿态能力会受支链排布的影响。
一种飞机机翼机器人喷涂系统的站位优化设计
谭红, 雷沛, 胥军, 伍承旭, 李现坤, 张乐, 张文过
2022, (10): 61-64.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8
摘要:
面向飞机大部件喷涂作业时,机器人若采用固定式站位实现喷涂作业,此时在不同站位的喷涂区域间将形成拼接和搭接区域。由于搭接区域的喷涂质量难以控制,文章就一种飞机机翼机器人喷涂系统的站位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为尽可能减少搭接缝的形成,提升机翼部件整体喷涂质量,提出了站位优化设计方案,为飞机大部件喷涂的站位设计提供思路及方法。
传动技术
基于球头刀具的螺旋锥齿轮齿廓倒棱轨迹规划
胡敏, 洪荣晶, 孙小敏, 张建坤, 林晓川
2022, (10): 65-70.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09
摘要:
为解决螺旋锥齿轮在五轴数控机床上因额外的两个旋转轴而造成轨迹复杂、人工倒棱效率低且无法保证加工质量的问题,针对螺旋锥齿轮齿廓倒棱轨迹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计算出螺旋锥齿轮齿廓线方程,在验证方程的准确性后获取齿廓线的目标离散点。其次,根据坐标转换原理计算出坐标变换矩阵,并依据球头刀的倒棱位姿计算出刀轴矢量。然后,对获得的刀具轨迹进行MATLAB和VERICUT倒棱仿真,分析不同加工深度下的倒棱结果。最后得出五轴数控机床下的倒棱轨迹,切削仿真结果表明加工表面相对均匀,能够实现齿廓在数控机床上的倒棱,替代人工倒棱并提高加工效率。
考虑非均匀载荷分布的滚珠丝杠静接触刚度建模方法研究
陈勇将, 汤文成, 袁闯范, 孙景凯
2022, (10): 71-79.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0
摘要:
以双螺母垫片预紧式滚珠丝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可考虑非均匀载荷分布的双螺母垫片预紧式滚珠丝杠静接触刚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建立的模型可基于丝杠或螺母滚道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不同轴向载荷作用方向和大小对所有相位角处滚珠与滚道间接触角和法向接触力不均匀性的影响,以及接触角和法向接触力的分布不均匀性对轴向静接触刚度的影响,并获得以下结论:主要受接触角分布不均匀性的影响,以丝杠滚道为分析对象、轴向载荷负向时的轴向静接触刚度值较大;主要受法向接触力分布不均匀性的影响,随着轴向载荷的增大,不考虑载荷非均匀性模型获得的轴向静接触刚度值会逐渐偏离考虑载荷非均匀性模型获得的轴向静接触刚度值。
考虑偏载的行星轮系功率流及传动效率计算
李园园, 王迎波, 高文进, 任伟
2022, (10): 80-84.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1
摘要:
行星轮系被广泛应用在机床等设备中,传动效率是评价行星轮系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对于行星轮系传动效率的研究通常没有考虑偏载等现象,这影响了行星轮系传动效率计算的精确性。因此,以实际应用最多的2K-H型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虚功率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工况下行星轮系功率流及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借助于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对行星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为下一步行星轮系的传动性能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车间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方法研究
郑良, 苑明海, 裴凤雀, 顾文斌
2022, (10): 85-90.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2
摘要:
为了解决智能制造车间中数据采集困难以及采集到的数据多、杂等问题,从数据采集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智能制造车间的设备资源数据和物料资源数据的数据采集框架。随后,结合采集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对应的数据清洗以及数据降维的方法,并在某企业制造车间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该数据预处理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多轴车铣复合设备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智能化提升应用
张臣宏, 于建华
2022, (10): 91-96.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3
摘要:
五轴双驱车铣复合加工设备具有一次装夹完成全部加工工序的能力,其配套软硬件条件的不足限制了设备功能的发挥。通过增加柔性工装接口提高复合运动变换的效率,基于通用软件开发的专用后置处理可实现快速车铣复合数控编程。在采集设备实时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控制算法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适应加工,达到提升车铣复合设备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智能化应用水平的目的。
综述
高铁机械可加工零部件机床应用现状综述
邓美州, 孙江宏, 王军见
2022, (10): 97-106.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4
摘要:
机床是高铁产业零部件加工的工作母机。首先概括了高铁与机床行业的关系,接着采用层次分类法分析高铁可加工零部件种类,并据此归纳加工高铁机械零部件时通用机床和专用机床的选用原则;然后就轨道、转向架和车体等高铁机械可加工件的加工工艺选择介绍了当前主流的专用机床;最后展望了机床在高铁领域的发展趋势。
论标准的边界属性
王世斌
2022, (10): 107-111.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5
摘要: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标准化水平已经成为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如此高规格地部署标准化工作,体现了标准化对一个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从标准的“边界”属性入手,深入探讨标准的含义及作用,深刻理解国家对标准化工作要求的真实意图,以便广大的标准化工作者提高标准认知、做好标准规划、提升标准质量、突破标准壁垒、建立标准主权和抵御标准侵略,共同保护国家标准主权。
数控系统的新进展
陆启建, 刘明灯, 祁欣
2022, (10): 112-118.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6
摘要:
简单介绍了数控系统(CNC)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发展第七代数控系统的观点并重点介绍了第七代数控系统典型案例的组织架构、背景和特点。它采用了数百万门级别的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FPGA), 用HDL编程方式,融合运动插补逻辑控制、开关逻辑控制、高速数字串行通讯及CPU/FPU综合管理控制等多个控制核心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数控系统专用芯片级别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NC融合处理器控制核心。FPGA的可编程特性有利于SoC硬件设计的软件化,可实现在硬件设备不变动条件下持续不断地更新系统,大幅度缩短了数控系统的插补延时。CNC与驱动器之间采用高速实时串行通讯。
设计与研究
超精密锥形液体静压转台节流器孔径和轴承间隙对其刚度影响的研究
张瑞涛, 李增强, 袁梓馨, 刘长在, 孙涛
2022, (10): 119-126.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7
摘要:
液体静压转台因为其高刚度、高精度等优良性能在超精密机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节流器孔径和轴承间隙参数的选择是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两种参数对转台刚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可以改变这些参数的小孔节流锥形液体静压转台,使用流体仿真的方法对其刚度进行计算研究并开展了验证实验。首先,介绍了锥形液体静压转台的结构形式,并对转台的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接着,在Fluent软件中仿真计算并总结了节流器孔径和轴承间隙对液体静压转台刚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制备了液体静压转台实物,测量了其轴向和径向刚度,与仿真计算得到的结果在变化趋势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对于液体静压转台的设计与刚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孪生驱动的数控机床虚拟调试技术研究
王金江, 牛晓彤, 黄祖广, 薛瑞娟
2022, (10): 127-132.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8
摘要:
数控机床调试阶段的调试质量直接影响其加工精度,然而数控机床在服役阶段的加工场景丰富多变,同时作为复杂机电系统代表性设备包含庞杂耦合关系,一般调试方式在此情况下的调试结果的有效性十分有限。因此,文章提出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机床运行时复杂的加工场景并进行虚拟调试的方式,以得到最佳运行参数。首先通过分析机电系统复杂耦合关系,采用多领域统一建模语言结合虚实映射策略构建了数控机床数字孪生模型;其次基于孪生模型对复杂加工场景进行模拟,并提出数控机床虚拟调试方式;最后以数控机床主轴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现场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响应时间缩短12%、稳态误差降低54%。
水下机械臂涡激振动测试装置创新设计
刘鑫, 段德荣, 高常青, 张辉, 杨学峰, 韩青
2022, (10): 133-139.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19
摘要:
拖曳水池是研究大型结构水动力性能的主要实验设施,为了揭示水下机械臂涡激振动响应,解决传统涡激振动装置调速形式单一、不能连续测试等问题,利用TRIZ和AHP(层次分析法)创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水下机械臂涡激振动测试装置。首先,对涡激振动测试装置进行技术成熟度预测、系统分析,确定了现有涡激振动测试装置的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然后,利用冲突矩阵进行技术冲突求解,获得了3种备选的创新性方案。最后,通过AHP在3种创新设计方案中确定了最佳方案,将一般解转换成特殊解,创新设计了可营造均匀流及剪切流多种流场的水下机械臂涡激振动测试装置,实现了水下机械臂单一装置下多流场涡激振动测试。
数控铣齿机主轴箱与花盘动态特性分析
张建坤, 洪荣晶, 谢陇陇, 仝志伟
2022, (10): 140-145.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0
摘要:
大规格数控成形铣齿是一种高效铣齿装备,针对数控铣齿小规格转台加工大尺寸齿轮,提出一种在转台上附加花盘结构的方案。通过对铣齿机主轴箱与花盘装配体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及试验验证,分析了结构的薄弱点及固有特性。为减小铣削过程中的振动,提出了对花盘采用支撑油缸结构。通过时域分析,验证了花盘支撑油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分析了铣削过程中主轴箱振动状态。结果表明,铣削切入段与切出段振动幅值较大,证实了提出的方案对花盘支撑油缸结构的可行性,为铣削加工做出指导,可对机床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的研究
王瑛杰, 蓝益鹏
2022, (10): 146-151.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1
摘要:
由于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controllable excitation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CELSM)运行中存在不确定性扰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的控制系统。根据CELSM的特定结构和运行原理,推导电压方程、电磁推力方程以及运动方程的数学模型;由于CELSM的数学模型具有扰动的不确定性,采用模糊控制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传统模糊控制隶属度函数和控制规则难以自动调整,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器能够根据所选误差函数利用样本集采用混合学习算法训练模糊推理系统(fuzzy inference system, FIS),在线调整隶属度函数参数,以及实现模糊规则的自动获取;利用MATLAB软件建模仿真,与RBF神经网络控制、PI控制对比,结果表明ANFIS控制稳定性好,精度高,系统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
工艺与制造
基于特征的三维工序模型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曾芬芳, 郑志镇
2022, (10): 152-156.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2
摘要:
在三维零件加工工艺规划系统中工序模型自动创建是其的核心功能,为了提高三维工序模型建模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切削体的工序模型自动建模方法,即当前工序的工序模型为前一工序模型“减去”特征切削体模型。它首先利用加工特征和加工特征工步建立工序模型与工艺过程的关联关系,并在切削体库中通过加工特征匹配得到特征切削体;然后根据加工特征的尺寸参数和定位参数,实例化特征切削体,并确定其定形参数和定位参数,最终形成切削模型;最后将前道工序模型与特征切削体模型做布尔减运算,则得到当前工序的工序模型。这种方式以加工特征和特征切削体为核心、以毛坯模型为基础,以工艺信息为依据,以余量尺寸为驱动,按实际加工顺序正向生成各工序模型,这种正向的工序模型生成方法和现实的零件加工过程是一致的,经过在企业的应用验证,完全满足企业应用需求,大大降低工艺人员在工序模型的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工艺改进和工艺创新工作,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工艺水平和工艺能力。
工艺参数对圆锯片动态稳定性影响研究
李丽萍, 卓丽云, 王君超
2022, (10): 157-163.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3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金刚石圆锯片在加工时的应力状态、固有频率和临界载荷受转速、夹紧盘直径、锯片厚度以及锯片直径的影响规律,以此探究工艺参数与锯片加工稳定性的关系。分析表明,锯片转速、夹紧盘直径、锯片厚度和锯片直径等工艺参数均与圆锯片的动态稳定性有紧密关系。综合上述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及实验测量结果,应尽可能选择较高的锯片转速、较大的夹紧盘直径、厚度较大及直径较小的锯片,以获取较小的应力值、较大的固有频率和临界载荷,以提升锯片动态稳定性。
镍基合金低温切削加工参数对切削力和粗糙度的影响
和豪涛, 张新文, 李金辉
2022, (10): 164-168.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4
摘要:
设计了一种冷冻盘夹具对镍基合金进行铣削加工,针对冷冻铣削阶段的镍基合金氧化后形成燃烧发光现象开展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切削力与进给量、切削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切削速度提高后,切削合力先上升再下降。进行低温切削时,通过提高润滑效果与抗黏结性能,可以更加明显减小镍基合金的切削力。切削长度在2 m内,加工阶段形成了片状形态切屑,在表层形成了锯齿状外形;切削长度24 m以上,形成了更大切屑,引起黏性流动结果。提高切削速度后,表面粗糙度Ra上升。较小进给量会引起刀具和工件之间发生更大程度的摩擦作用,引起表面质量下降。TiSiN涂层刀具后刀面形成了众多的黏结物,表现为层叠形态;靠近刃口处的涂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剥落,同时存在与基体分离的涂层。利用无晶化低温切削方法处理镍基合金,为设计更优结构的镍基合金刀具提供了参考价值。
检测与质量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碳化铬陶瓷颗粒形貌预测及验证分析
刘琛, 李金华, 姚芳萍, 郭海华, 陈翔
2022, (10): 169-176.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5
摘要: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碳化铬增强Ni60复合涂层,并对其生长形貌与生长机制进行研究和验证。基于第一性原理在Materials Studio(8.0)软件中对碳化铬晶体的生长形貌进行了预测,对Ni基相及Cr3C2陶瓷相的界面结合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对碳化铬陶瓷相的生长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熔覆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验证时在Ni60粉末中添加一定含量的C粉及Cr粉,进行球磨作为涂层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涂层的物相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对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铬生成相形貌主要为四边形、六边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貌,与仿真结果中形貌预测的结果一致。涂层平均显微硬度达到700 HV,是基体硬度的3倍。四边形碳化铬主要为Cr3C2,六边形碳化铬以Cr7C3为主,不规则形碳化铬为Cr7C3和Cr3C2的共晶体。原位生成制备的碳化铬增强相弥散分布在涂层中,使得涂层显微硬度较基体得到显著提升,涂层显微组织细密均匀,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机床结构对流换热系数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毛晓博, 史建猛, 雷声, 毛宽民
2022, (10): 177-182.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6
摘要:
热态特性分析是研究控制数控机床热误差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而对热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却是一个难点问题。在量纲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一种考虑环境温度与温差变化的机床结构对流换热系数的参数化计算方法,提高了对流换热系数和机床热分析计算的准确性与效率。以某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为例,通过仿真计算与实验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数控机床门联锁功能实现与改进
刘永久, 马旭东, 王维
2022, (10): 183-187. doi: 10.19287/j.mtmt.1005-2402.2022.10.027
摘要:
门联锁功能作为数控机床重要安全防护的形式,对机床操作人员的防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机床的安全防护需求,通过利用门联锁实现了机床管控功能且操作过程安全高效。提出了一种关于FANUC-OiC/OiD/OiF系统数控机床门联锁的优化解决方案,基于传统门开关及门联锁安全保护基础功能上,完成操作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功能的开发,在确保操作安全快捷的同时,实现了安全门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地满足了厂家安全防护的需求。
《制造技术与机床》投稿须知
2022, (10): 188-188.
摘要:

重要提示

1. 唯一官方网站:1951.mtmt.com.cn

2. 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邮箱后缀为@jcs.gt.cn

3. 电话

010-64739683/79(稿件、进度)

010-64739685(缴费、录用证明)

4. 作者服务QQ群:238874846

注意以上信息,谨防冒名、被骗!

《制造技术与机床》编辑部